热度 3|||
东北三省加漠河十四天专列之旅游记之五
时隔五年重游哈尔滨的异同与担忧
时隔几年,重游同一个地方,因费用和时间所致,线路和景点会有明显异同。相隔一段时间,还会有诸多变化和发现,甚至是意外和担忧。
两次来哈尔滨,游来游去,给我感觉,哈尔滨可能就那么几个经典景点。
要么就是外观圣索非亚教堂广场、随意溜达一下斯大林带状公园、远观一下哈尔滨母亲河松花江、近距离观看毗邻松花江畔的防洪塔;要么就是到中央大街走个来回、最后体验一下太阳岛,让你自费参观一下哈尔滨久负盛名但价格不菲的冰雕馆。
五年前我和妻子从江苏南京直飞哈尔滨,可能是团费交够或是报团人少的缘故,我和妻竟意外享受了一把 VIP 高级团的特殊待遇,一位地接导游和司机开着一辆八座小面包车,全程就陪着我和妻两人,游了哈尔滨诸多景点。
相比五年后重游哈尔滨只转了圣索非亚教堂广场、斯大林带状公园、哈尔滨母亲河松花江、防洪塔、太阳岛之外,我们五年前还游览了俄罗斯风情小镇、中央大街、与太阳岛相邻的哈尔滨极地馆等。
五年前,我还能进到圣索菲亚大教堂里参观。那知五年后,只能是用较短的时间,外观了一下这座远东地区建在哈尔滨市中心最大的一座的东正教堂。
这座由信仰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东正教的百年前的俄罗斯人,统治哈尔滨期间于一九零三年修建。原通体为木质结构,因考虑安全,于一九二三年前后整体拆除在原址按原样重新翻修为砖质建筑保持到如今。
由于信仰冲突等原因,原圣索菲亚大教堂精美的壁画浮雕己破坏殆尽。尽管后来不对外开放改成了哈尔滨文化艺术馆,但圣索菲亚大教堂在众多的中式现代化建筑中,还是尽显欧式古典建筑风格,从此成为哈尔滨市的主要地标性建筑。
所谓斯大林带状公园,无非就是临河的立体式滨河公园。
五年前,哈尔滨母亲河松花江那江面辽阔,水天一色的气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谁知五年后的今天,我再次目视松花江水,看到的情景,让我吃惊不已。从地接导游嘴里唉声叹气的语调中,我感受到哈尔滨这座北方滨城,正遭受着百年一遇的大旱。
百年一遇的大旱,让哈尔滨人引为自豪的母亲河松花江水,干旱的露出了河水几尽干涸的河床。河道中及河两侧,有很多人在捡捞蛤蜊。
位于斯大林带状公园与中央大街交汇点上的防洪纪念塔,是很多人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哈尔滨又一地标性建筑。这座防洪纪念塔是于一九五八年洪水淹没全城后为纪念哈尔滨人民奋勇抗洪而建。
五年前我看到防洪纪念塔,曾在此发过一顿感慨。因为在我看来,这座是哈尔滨市标志性的建筑,在当时更多是政治上的意义而非具有技术上的防御功能。
塔下清楚表明三次大的洪水冲破防洪大堤而淹没全城的淹没线,特别是一九九八年大洪水齐深我腰的淹没线让我触目惊心,如果下一次再发生更大的洪水怎么办?
然而,五年后可怕的对比是,毗邻它的松花江水,干涸成那样,地球人俞演俞烈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看来以更快的速度,就要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决不是科学家危言耸听的警告。
太阳岛原是松花江长时间自然形成的江心岛。经已故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作词作曲,歌手郑绪兰首唱《太阳岛上》后,从而使哈尔滨这座千年久不见名传的太阳岛,仿佛一夜间闻名中外,引得中外游人纷至踏来。
随后又历经了几十年的扩建、整修和美化,如今太阳岛成为哈尔滨人闲暇余时最爱去的主要场所。
故地重游,我又想起五年前开电瓶车那位哈尔滨人的说法,几乎可以成为对太阳岛最经典的注解:我在太阳岛从事旅游业十几年,原先稀疏的头发,如今茂密有余,说明这地方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略有不同的是,五年前,那位地接导游跟我说,几天都转不完太阳岛。如今,我和妻子各花了二十元观光票,重新坐着景区游览车,仅花费一小时,就把太阳岛转了个遍,依次看到了我五年前所熟悉的景点。
看着同团来的部分旅伴,在地接导游的忽悠下进了太阳岛内的冰雕馆。想起五年前,为了省下二十元租大衣的钱,进馆不长时间,便忍不住突降三十多度的温差,赶紧返回到进口租件大衣穿上,仍哆哆嗦嗦的急走急看赶紧出馆,这才理解了当时那位女导游在我们进馆之前说,进馆不限制时间,那意味深长的弦外之音。
冰雕馆尽管门票价格不菲,但如痴知醉梦幻般屡获国际大奖的千姿百态的冰雕,还是值得欣赏,知道了哈尔滨不愧为冰之城的缘由。
五年后,再来哈尔滨,不知行程为何不安排游中央大街。五年前我和妻曾踏上了闻名遐尔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实际上是欣赏沿街两侧七十一座巴罗特式古典欧式风格各异的建筑。
整街铺满小方砖长达近两千米的中央大街,恐怕要比法国巴黎香谢丽舍大道还要长,从而使它成为亚洲最长的商业步行街。
还有与太阳岛相邻的哈尔滨极地馆,的确值得一游一看。五年前,我和妻进到哈尔滨极地馆,童话般的情景,让我和妻情不自禁产生童话般的心情。
海洋生物中最具智慧的海狮,简直就是训练有素的东北二人转演员,那拟人化的灰谐搞笑的一举一动,时不时把围得水泄不通的游人,逗得哈哈大笑和异常开心。
世界上海洋生物中唯一智力超群的白鲸,在悲情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和长得宛若童话般灰姑娘的伴奏和解说下,演绎了一幕人与海洋生物感天动地的海洋之心。
五年前游览毗邻太阳岛的俄罗斯风情小镇,也让我多少了解了俄罗斯人百年来生活起居方式,感慨普通俄罗斯人百年间的生活状况,远比百年间中国普通人的生活要好的多的现实。
我是看不惯历史上善于侵呑别人家领土霸占别人家妇女,脾气极度暴烈的北极巨熊,为何老是虎视眈眈盯着富饶的中国东北三省。
五年前我看了俄罗斯人百年来盘踞太阳岛的民居生活用品及展示历史演变的展览,感觉到东西方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人格上的差异,其实都是文化和思维上的差异。
在俄罗斯普通人家满屋洋溢着文化、艺术和技术的气氛,不像是在国内看到任何地域的民居,室内是简单的再不能简单仅维持生存的生活器具。既便是富甲天下江浙一带的富贵家庭的生活住宅,只能让人感到财富利大于一切的追求目标。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时隔五年,重游哈尔滨几个经典景点,别有一番滋味。比较之下,两次来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哈尔滨松花江,百年大旱竟露出大面积河床,往日波涛滚滚的江水,干枯的只残存细细的河水。我旁边一位当地人感叹:百年不遇啊,这还是哈尔滨吗?